“听见•非遗”佛山非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,活动特邀8位中外重量级音乐家担当评委。近日,评委之一的英国音乐家尼克教授(Nicholas Michael Smith)分享了他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及音乐创作观念。
佛山非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佛山市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、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穆皇天文化承办,荷兰MATCHINGARTS音乐出版社、意大利长笛协会提供支持,致力于让世界听到佛山传统音乐的魅力,活化非遗,促进佛山非遗的传承与创新。(活动详情→《十万元奖金等你来挑战!佛山非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》)
尼克自1995年始定居中国,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。他说,之所以担纲评委工作是因为活动本身很有意义。此次活动以八音锣鼓、佛山十番、广东醒狮等佛山非遗音乐元素为题材,邀请国内外音乐家参与创作,为人们认知佛山非遗音乐搭建了国际性的平台,也将刺激和提升佛山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活跃度。
如何拿捏“保留传统”和“创新改编”之间的微妙尺度?尼克用“面包”来打比方,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:“有一种面包,以传统工艺制作了千百年,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,当地的年轻人对这种面包的兴趣没有前人那么大了。那么面包师首先需要向年轻人宣传这种老款面包的美味之处,其次还要开发全新口味的面包以满足现代人的多元需求。新款面包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老款面包,而是给食客更多选择。”尼克说,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自己的故乡英国,一种传统制法的面包因工序繁杂而被市场遗忘,近年这种面包重归市场,以区别于现代烘培工艺的“新口味”让人耳目一新。
尼克认为,无论是制作面包还是创作非遗音乐,终极追求都是“好”,这种“好”是由制作得法带来的,能引发人们的共鸣。此次“听见•非遗”佛山非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评委团中有8位中外评委,相信评委会对作品有不同的感受,大家会通过协商遴选出好作品,而好作品的标准是“演奏有效果,让人感动”。
久居中国,尼克游走各地,对中国民间音乐保持关注,曾被中国音乐学院团队手风琴和中国民乐的融合演绎打动,也见证了北京市政府以及80岁高龄老艺人为保存“鸽哨”这种古老艺术作出的努力。他十分期待年内的佛山非遗音乐采风交流之旅,同时,担任澳门钢琴邀请赛等多项青少年比赛评委的他,也希望通过大师班的形式分享自己在青少年音乐教育方面的创见。
主办方表示,活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,已陆续收到投稿作品。活动于今年始启动音乐家采风活动,为国内外音乐家扎根佛山土地创作而创造条件。国际音乐教育家协会执行会长、穆皇天文化董事总经理杨雪静表示,作品征集截止日期是9月1日, 活动计划10月29日在佛山市顺德演艺中心举行总决赛评选,评委团遴选出的10份优秀作品将在现场以乐队演奏的形式呈现,让总决赛舞台成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。
人物简介
Nicholas Michael Smith(昵称“尼克”)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, 师从于世界指挥大师卡拉扬的弟子雷金纳德•汤普森(Reginald Thompson)学习指挥和作曲,自1995年起定居中国从事音乐事业和英中文化交流工作。2011年,因其在音乐领域和在推动英中关系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,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白金汉宫授予其大英帝国勋章(OBE),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授勋者之一。
关于佛山
佛山,位于广东省中南部、珠江三角洲腹地,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。历史上,佛山是中国天下四聚、四大名镇之一,有陶艺之乡、武术之乡、粤剧之乡之称,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。源远流长、历久弥新的岭南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艺术,佛山拥有1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56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。